论男女亲密关系
这篇文章打算从一个中年男人的角度谈几点男女亲密关系之道的粗浅思考,或许对那些被男女亲密关系折磨的人有所启发。事先说明,文章并不试图对这一问题或相关问题给出任何意义上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视角的讨论。我得承认,我的观察和思考带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不过我相信,许多中年人都会这篇文章心有戚戚焉。
亲密关系的一般真相是互相折磨
回想下,在我们小时候,长辈夫妇们有多少不是在争吵中度日,父母是否三天两头拌嘴负气,甚至要拿菜刀砍了对方?我印象中,小时候村里的年轻夫妻打架、喝农药、上吊、离家出走的事时有发生。那个时候的人再深的矛盾也罕有离婚。我们这一代人结婚后无非也是哭天抢地、要死要活,所不同的是,这一辈人选择离婚,上一辈人选择隐忍。
亲密关系最为吊诡的一点是,明明它的主题是爱与宽容,而现实是冷漠与怨恨,就算不是大吵大闹的关系,那个人也是日常给你最坏脸色的人。古人讲夫妻“相敬如宾”,或许就是对避免互相折磨的告诫。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很多。我认为,首要的原因是个性的独立。男人和女人,这两种生物,具有相当独立的思想、欲望和脾性,聚到一起,难以避免会产生龃龉。任何一个大爆发又其实只因为一个小燃烧点。想一想之前谈恋爱时为什么会和对方闹脾气?有可能仅仅是约会时对吃什么的问题产生分歧。有可能是对方把从别处带来的情绪撒到你身上。对彼此咬牙切齿的最初原因,可能不过是一个表情、一个语气、一个眼神。
如果能够平和相处,亲密关系就已经成功了 60%。很可惜,我观察到的大多数恋爱很快就会演变成互相折磨。亲密关系可能是现代年轻人最坚韧的妥协,直到欲望被耗尽,或者变得忍无可忍。
上一段恋爱关系失败之后,我痛定思痛得出的第一个重大教训就是,一段亲密关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避免互相折磨。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稀松平常的问题,但好像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这件事。这不仅意味着不要争吵紧张,而是轻松愉悦。任何持续压抑、局促、沮丧、失落的亲密关系,其实都是互相折磨。
第二个原因是人格不健全。事实上,男女亲密关系普通人一生中要处理的最大问题,大部分人可能书读的很好,生意做的不错,但就是男女亲密关系处理不好,并因此陷入巨大的家庭精神内耗。
要获得健全的人格,除了必要的阅历、一定的年龄(很神奇,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思想和脾气自然变化),还要有健全的知识,对人生、婚姻、爱情、欲望、责任等等有一套成熟的想法。
有许多人过着未经省察的人生,他们的工作可能成功,但家庭关系一塌糊涂。他们与伴侣的糟糕相处方式,扩展到他们对子女的糟糕教育方式。
我见过太多人,他们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不懂礼貌、撒谎成性、阴晴不定、不讲公德、贪图便宜、不辨是非的人。人格不健全的人,不仅无法获得和谐的家庭关系,还无法成功教育子女。
最后,对感情甚至说爱情的过分投入也导致了情绪的失控。他怎么会不知道我需要这个?她还爱我吗?我们还有爱吗?这些问题在无数所谓生活细节中被反复追问,几乎无一例外都会以情绪显露。
我想说的一点是,如果互相折磨的是男女亲密关系的一般真相,那么以爱情为基础则是最大的幻想。至少成年男女之间是这样。爱情是一种现代幻想,而婚姻是古老的制度。对此,我不会讨论太多,这其实是每一个成年男女最终或多或少会明白的道理。没有快乐,没有性爱,但婚姻关系仍然维持的很好,不为别的,只为维持一种有复杂原因的社会制度。
当爱情的新鲜激情消退,即使仍然相爱,也难避免互相折磨。无论如何彼此对待,似乎那个人都是日常给你最坏脸色的人。每当和她一起出门办事,你便有机会看到她端庄秀丽、礼貌待人的美好模样。只要一回到家,那个人的脸色和语气就会恢复揶揄、嘲讽。
亲密关系,真的只能互相折磨吗?
我没有情绪,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
我认为,最重要的办法是管理情绪。
事实上,亲密关系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管理情绪。亲密关系,顾名思义,是不可疏远的关系,是必须展现和必须经受彼此情绪的一种关系。亲密关系出问题,说起来最直接的原因是情绪。管理情绪之所以至关重要,只是因为离得太近太近。贴脸太紧,仅仅是一颗痣都会让你心烦意乱。
我所强调的情绪管理不同于察言观色。在情绪管理上,有几个基本的问题:
- 碰到一个人情绪不好,自己自然也会情绪不好,这是本能。
- 这样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你要求一个人和你相处的每时每刻都心情好。
- 但是,客观事实是,一个人不可能无时无刻都是开心的。
-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够更宽容地处理一个人的负面情绪。
- 面对一个有负面情绪的人,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是“我也不开心”,而是询问和关心。
- 第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与此同时尽量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不相关的人,比如把工作上的情绪带给家人。
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伴侣阴晴不定的性格。基本上有两种情况,第一,没有缘由地生气;第二,没有必要地生气。面对这两种情况,自然反应通常是也会有情绪,“你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就算我有错,也不至于生这么大气”。
情绪的本质是一种生理反应。如果眼前的人心情不好,你自然很难心情好。如果不刻意管理情绪,任何一方哪怕一丁点儿的负面情绪都会点燃彼此。
我从上一段失败的亲密关系之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在亲密关系中做一个没有情绪的人,做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所谓没有情绪,就是在伴侣闹情绪时,完全不要有任何平等对待的想法,完全忘记自己也是有脾气的人——完全抑制自己的情绪反应,既没有积极的也没有消极的。我不能用着急、沮丧、后悔、气急败坏等情绪来回应对方。最佳做法是,毫无情绪波动地采取行动:去询问,去道歉,去安抚,去补偿。“我没有情绪,我在此时此刻就是一个石头人。”
为什么这个诫命如此重要?我们事实上已经知道了许多原因,比如摧残亲密关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情绪,比如情绪反应是自然的生理反应,因此在亲密关系中管理情绪至关重要。
此外,许多人以负面情绪回应负面情绪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分看重亲密关系的份量。如果发现自己的爱人不开心,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暗淡,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因此,面对女人的负面情绪,许多男人最后几近崩溃,并不是因为女人不开心本身,而是对自己失败恼羞成怒。
此时,你应该想到,亲密关系的最大目标是避免互相折磨,同时也应该想到,亲密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个男人,人生不是只有卿卿我我,即使亲密关系崩塌,人生也不至因此崩塌,因为你有自己的事业、爱好、圈子等等。
除此之外,男人或女人都会因为觉得对方不够关心、理解或照顾自己而有负面情绪。对于现代中国男人来说,宠妻模式可能培养了骄纵,在亲密关系中营造了“男人无条件爱女人”的氛围。在疯狂宠爱的日常之后,许多男人不免感到一丝悲凉,怀疑这样做的价值。对此,我还是建议每个男人牢记那一点,男女亲密关系在你的人生中是否真的应该占据那么大的位置。不被关爱但去爱她,又有何妨?
这里还要回到健全人格的问题上。只有人格健全的男女才可能在亲密关系中享有爱情(哪怕仅仅意味着不互相折磨)。所谓人格健全,就爱情而言,是这样一种状态:我一个人也过得快乐;有了她(他),我会过得更加快乐。一个人的快乐靠的不是别人的给予。她的关爱不够又怎样呢?如果恰好关爱的多些,我不过是更加快乐了而已,而不是因此快乐。
如果还对多一点或少一点关爱这所谓“细节”耿耿于怀,那早晚会尝到互相折磨的苦果。爱情,对于婚姻,可有可无,婚姻也不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你的一切幸福的根基都在于自己。亲密关系,使我们有机会奉献爱、成就人,而不是变成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怨天尤人。
婚姻没那么重要,所以不要想着出轨
婚姻不能决定你的人生的幸福,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情绪管理是对亲密关系的战术重视,那么提醒自己亲密关系不是人生全部就是一种战略藐视。
我已经指出:
- 男女亲密关系的一般真相是互相折磨;
-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个性的独立和人格的不健全;
- 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情绪管理的忽略或失控;
- 情绪管理失控的原因之一是过于看重亲密关系在人生中的份量。
这四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亲密关系持续恶化,最终长期互相折磨,许多人就会试图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亲密关系,他们会出轨或离婚。
我们有时候会过于简单化和道德化地看待出轨这件事。诚然,出轨是绝对的性道德错误之一,特别是当一些人仅仅把亲密关系当成寻求刺激快活的工具。但是,仔细思考这样一种情况,互相折磨的男女难道真的不想重新来过?要知道,互相折磨是亲密男女的一般日常。
有许多复杂的情况可谈。对于亲密男女而言,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以为换一个人就会快乐。然而真换一个人之后,才会发现事情一样的糟糕。也只有真的经历了不同的人,每一个男女才在这个方面变得成熟、现实。
我想详细讨论的一种情况是,有些中年男人,打算在年轻漂亮女人身上“弥补缺憾”。近年来爆出的一些大学老师,本来事业有成,受人敬重,实际却深藏一个不完美婚姻或爱情的“缺憾”1抛开其他问题不谈,这些男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们想要真正快乐的亲密关系(特别是婚姻),这对于他的整个人生至关重要。然而,他们可能至少犯了以下三个错误:
- 没有认识到我们前面所说的关于亲密男女关系的一般真相;
- 把包括婚姻在内的亲密关系看作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 妄图在新的亲密关系之中逃脱互相折磨的一般规律的约束。
然而,激情过后不仅仅是归于平淡(如果不是如同仇雠),还会是互相折磨。如果当初他们能够懂得管理情绪,并合理看待亲密关系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份量呢,还会想要“弥补缺憾”吗?
你应该选择的人,或许并不是那个你最爱的人,而是最不太可能与你互相折磨的人。这或许也是伴侣抉择最重要的思量之一。
此外,重新开始一段婚姻,会对许多人造成一生不可磨灭的伤害,特别是对女人和孩子。中年离婚女人在婚姻市场的价值骤降,这对于女人是不公平的(尽管女人也要为自己的结局富有一定的责任)。男人的试探性活动,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不但耽误事业,一不留神还可能会身败名裂。另外,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引发情杀等悲剧。2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是,在重建婚姻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产生损害。
两个案例
下面简单讲两个案例,一个是战略上的,一个是战术上的,以深化我们前面的讨论。
第一个案例,战略上的。前不久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肖医生的出轨事件得到广泛关注。从曝光的资料看,肖医生年轻有为,长相帅气;其妻子事业有成、面容姣好。关于这个事件的各种评论都有,但凡对于出轨,公众的声音都是一致谴责。有一种批评声音是,肖医生有这么好的妻子,为什么还不知足,竟要出轨?个中情形外人不可能知晓。
我们从今天讨论的主题出发,能够说些什么呢?至关重要的是明白,男女亲密关系的一般真相是互相折磨,与男女的优秀与长相无关。即使不是如同仇雠,即使相爱,激情散去的日常,也布满荆棘。
一方或双方可能就想要寻求新的亲密关系。然而,他们要逃避的所谓“不美满”,实际上只是互相折磨的关系,而互相折磨是任何亲密关系的一般日常。如果肖医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又会怎么做呢?也许更好的做法是,用心经营好当前的婚姻,致力于解决互相折磨的问题,而不是寻求“更完满”的婚姻。
有许多事业成功的男人,在战略上过分看重婚姻的份量,即使婚姻并不糟糕,也会积极寻求“更完满”的婚姻。我当然尊重他们的选择,也理解婚姻的复杂,但我自己的一般想法还是,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所谓”不完满“婚姻的症结,可能仅仅是情绪管理失控。如果能够妥善解决更好,而如果无法完全解决,或许更好的选择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事业当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或许到那个时候,家庭反而也会更幸福。相反,单纯只是换个人来过,只是会继续重复悲伤的剧情。
第二个案例,战术上的。两年前我在网上听过一期播客访谈3。女嘉宾谈到自己一段亲密关系的心路历程。这位女士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做流程优化之类的工作。她很长时期以来都没有谈恋爱的打算(当然,有许多考虑和顾虑)。她有一个网站4,经营了两三年。有一次她的个人网站可能因为改版出了问题,就在什么地方透露自己遇到了难处。她的一个网站读者联系到了她,帮她解决了问题。这么一来一往,就渐渐熟悉了。终于有一天,她感觉自己闲下来时有找他聊天的冲动(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喜欢上了对方的表现)。于是就想把这想法和对方透露一下。她用和客户接洽的方式,和对方约定进行一次视频通话。第一次通话之后,双方感到关系还可以推进一些。于是第二次第三次的通话,更正式地谈论,自己认识对方以来的心理变化,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期待、担忧等等,这些沟通信息会事先详细列出,就像平时开会讨论项目那样。这样,双方对自己的情感,对感情的期待和担忧都有了充分理解,明白该如何对待彼此。之后,建立正式关系之后,他们约定,每周进行一次小的复盘,每月进行一次大的复盘,内容包括,自己目前的状态是怎样的,自己最近一段时间需要对方的什么支持,对方最近的什么表现让自己不开心或不舒服,希望对方未来一段时间有怎样的表现,等等。
出于某种职业习惯,这位女士像经营项目一样经营亲密关系,开展细致、理性、冷静、公开的谈话。我讲这个故事不是建议我的读者学习他们,而是把他们的故事看作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案例,从中看到,如果愿意在战术上重视亲密关系,我们可能会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可能开展更多的冷静的交流而不是情绪化的抱怨,可能会事先或事后把一些本来可能当时爆发的情绪变成和谐的沟通。我们事实上有很多方法让我们的亲密关系变得更好,实现亲密关系的初衷:“一个人很好,但两个人更好”。
结语
男女亲密关系事实上是我们要处理的最大的人生挑战之一。许多人能够处理好事业问题,却难以处理好家庭问题,因此陷入无尽的内耗。我们应当从战略上藐视、从战术上重视。最重要的战略,不要把亲密关系看的过分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重要的战术是,在亲密关系之中做好情绪管理,避免被情绪卷入无尽的深渊。总结起来,我们的要点是:
- 亲密男女关系的一般真相是互相折磨。
- 所谓互相折磨,不仅仅是大吵大闹,还表现在激情过后的压抑、揶揄与冷漠,那个人可能是日常中给你最差脸色的人。
- 如果一段亲密关系实际上是互相折磨,那么它就必须要么被终止,要么被改变。
- 互相折磨的根本原因是个性的独立和人格的不健全。
- 个性的独立指的是,最富有丰富思想和性情的男女个体所建立的关系,是所有生物之中最容易冲突的关系,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气,都会把双方的情绪引向深渊。
- 人格的不健全指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人生阅历和实践智慧,许多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给予或回应之上,并且缺乏基本的反省意识或能力。
- 互相折磨的直接原因是忽视情绪管理,最终把两人卷入无尽的深渊。
- 避免互相折磨是经营亲密关系最根本的目标;如果亲密关系陷入互相折磨,就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如果无法共同解决,就至少一个人解决,在亲密关系中做一个没有情绪的人。
- 避免互相折磨不仅在于避免大吵大闹,还在于使亲密关系轻松、自在、愉悦。
- 不要高估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不要为你的亲密关系的不佳而恼羞成怒,从而加重负面情绪,导致情绪管理的失控。
- 一个人格独立并健全的人,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圈子、自己的快乐。
- 这样的人和一个人格独立并健全的人在一起,会更快乐,彼此都知道管理情绪。
- 这样的人和一个不那么人格独立并健全的人在一起,也可以更快乐,前提是自己先管理情绪,并通过理性、冷静的沟通来引导对方。
-
我所知道的最近的案例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某元。前些年比较有名的案例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王某磊。他后来解释说,他是在提出离婚后的情况下和女生交往的,只是还未拿到最终的离婚证。个中情形外人已不可知。但成功大学老师与发妻离婚换找女学生,终究是还是难免让人有“弥补缺憾”的遐想。 ↩︎
-
比如安徽工程大学老师郭某牛杀害其恋爱的 19 岁女学生的案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049589 ↩︎
-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2ebd5d4f5799d134563be9f?s=eyJ1IjogIjYwZTI4NWQ4ZTBmNWU3MjNiYjlmNDVlNiJ9 ↩︎